“宅生活”不意味着与世隔绝
早上11点多醒来,揉一揉惺忪的睡眼,躺在床上拿起手机,刷刷微博和各类聊天软件。半个小时后,点开美团外卖,吃完饭打开电脑追剧看综艺。晚饭继续开启“外卖模式”,然后看电子小说到深夜才不舍地睡去。这就是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小吴的周六时光。这种“大门不出,二门不迈”的大学生活方式绝不仅她一人。
在网络迅速兴起的背景下,“宅”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日益盛行,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“宅”在宿舍,借助于网络,解决日常生活需要。“宅”现象在大学生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?近日,福州大学针对大学生“宅”现象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。在回收的300份有效问卷中显示,有83.33%的受访大学生有过或者正在经历“宅”生活,59.33%的受访者表示课余时间基本待在宿舍,除去睡觉时间,其中39.33%的人在宿舍的时间达10个小时以上。
究“宅”之源
网络便捷成主因
随着网络消费的兴起,“宅一族”越来越多,其中90后大学生更是主力。而他们“不出宿舍”“只叫外卖”的生活方式,反过来也推动了网络消费的发展。同时,微信、QQ等社交工具也让许多“宅男”“宅女”认为面对面的交流成了“非必须”。
南京大学大二学生王栋用两个词概括了自己一天的“宅”生活:手机、电脑。他解释道:“网络太便利,不出门就可以处理大部分事情,渐渐地宅成了习惯,也懒得出门了。”他表示,没课的一天,不到迫不得已不会踏出宿舍半步。但这也让他感受到了生活圈的狭窄,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加深的眼镜度数和迷糊的生活状态。
在对大学生宅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中显示,约80%的受访者认为电子产品的普及,以及外卖、网购等消费方式的便利,成为“宅”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。值得关注的,“惰性心理的趋势,懒得走出去”是仅次于网购等便捷生活方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。由此可见,通讯信息技术的发达,带来的不仅是便捷的生活方式,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,与此相匹配的数据显示,约38%的调查者认为性格内向、孤僻的人更容易“宅”。
从外部因素上看,约有43%的受访者认为,之所以会宅主要是受周围同学的影响,“被宅”了。“两个舍友一个工作比较忙,不常在宿舍,而另一个舍友本身性格就比较安静,不喜欢出门。我想出去却经常约不到人一起,于是就一起宅了。”福州大学的大三学生小周表示,如果要独自出门,往往会选择作罢。
此外,约1/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课余时间充足,但学校、班级和社团举办的活动不多,或者吸引力不够,使得宅在宿舍的学生没有动力走出去。是否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,也成为大学生宅现象出现的影响因素之一。数据显示,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,大学生活缺乏目标和战略规划,且自我约束力不够,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惰性宅现象的出现。
福州大学心理教师许世梅认为,宅生活主要影响人际交往,除了舍友,便没有更多与外界的交流,宅得越久就越不愿出门,社交圈越来越狭隘,与当今现实社会产生隔阂,造成与社会脱轨现象。“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间会使人变得内向,不善交谈,面对公众场合会有一些胆怯。而且缺乏锻炼会使身体素质降低,容易引起一系列疾病。最主要的是,宅生活也会让人意志消沉,精神颓废。”
探“宅”之多维
运动学习宅出正能量
调查显示,71.67%的大学生在宿舍里打游戏、上网、看剧。头戴着耳麦,手指在键盘和鼠标间忙碌地移动着,有的还边说着一些专业的游戏语言或者电视剧台词。这就是他们的宅生活的写照。“印象中宅男是那种厚厚的镜片,穿戴不整,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,回答问题用“噢”“嗯”等单音节词,不会主动跟你聊话题。我对面宿舍的一个同学,每天看动漫,打游戏。他的性格偏内向,从不会主动跟人攀谈。”这是福建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张凯凯身边的“宅”同学。
张凯凯对这种生活习惯并不苟同。他也喜欢宅在宿舍,但却是个“技术宅”。宿舍给了他更加自由的空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,他在宿舍学习、敲代码、看电影。PS(图片处理)、视频剪辑、会声会影等电脑技术都是他在宿舍“宅出来”的。
他认为“宅”并不是拒绝社交,如果有集体性的出游活动他也会参加。现在的他更加积极地“走出去”,慢慢走出“宅生活”。今年大四的他感受颇深,“如果窝在宿舍碌碌无为,也只是浪费光阴,多参加社会实践,就业才会更有竞争力。”
对于宅现象的认识,约23%的受访者认为“宅”现象不健康,会给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负面影响,69.67%的受访者并不愿意以简单的好、坏来评价大学生的宅现象,他们更倾向于持中立的观点:“宅”是生活方式的一种形式,和个人爱好选择相关,只要稍微加以引导,健康积极的“宅生活”仍旧可取。
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兰霖霖是个“运动宅”。铺好瑜伽垫,做好准备工作,她就可以在宿舍待上一个下午做瑜伽。“在宿舍可以做运动做瑜伽,看书陶冶情操,我舍友也是这样的生活方式,可以缓解压力,算是一种正能量的‘宅生活’。”
出“宅”之道路
引导与鼓励并举
宅现象是否会造成消极影响,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,长期居于室内,会造成性格孤僻、不善于与人交往,社交圈日益狭窄,从而与社会脱轨。因此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,“‘宅’不意味着与世隔绝,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力量,仍然被鼓励尽可能多地接触外面的事物。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李浩对“宅”有着自己的看法,大学提供了更多接触新鲜事物,开阔眼界的机会,仅仅靠电脑和手机无法亲身体验。“世界那么大,我们应该去看看。”
接受问卷调查的300名大学生中,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,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重视大学生宅一族的出现,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干预,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,开展相关方面的讲座,以及举行更有意义的课外活动,都是积极有益的探索。福州大学的蒙古留学生恩·呼兰表示中国高校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,爬山、野营、乡村采风等课外活动十分丰富,让学生更多地走出宿舍。
为了让宅在宿舍打游戏的学生积极地走出去,福州大学从2014年开始,开展系列“三走活动”,提出“上网需有度,运动无极限”的理念,并使其常态化、机制化。三年间,学校通过各类体育文化活动的方式,使宅的学生“走下网络、走出宿舍、走向操场”。学校充分利用占地三千余亩的旗山校区的地理条件,开展“彩虹校跑”“师生健步走”“21天荧光跑”等活动,将连接教学区、行政办公区、以及运动场的校环路作为活动开展场所。师生健步走活动已经开展了四届,从校领导到普通教职工,每年约有两千多人参加,使更多宅在宿舍的师生走出来,既愉悦了身心又领略了校园的美好风光。
- 最新内容
- 相关内容
- 网友推荐
- 图文推荐
[高考]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《软件工程》大作业答案 (2022-04-25) |
[家长教育]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? (2019-07-14) |
[教师分享]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伸缩门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回家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是风味也是人间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一句格言的启示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无规矩不成方圆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(二)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贪玩的小狗 (2018-11-07) |